从软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到目前流行的各类网盘,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人们对数据存储的需求正在呈加速度增长,对存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日,济南一款“企业级高性能、高可靠闪存存储主控芯片”,获得了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而且济南共有124个项目(人选)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总数的42.76%。
这款芯片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获得一等奖?济南的获奖数量何以能占全省的四成以上?济南又走出了一条怎样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之路?

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
一款自主可控的安全存储芯片 支撑数字中国
“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技术发展,带来了数据爆炸式增长,对存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该芯片研发第一完成单位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这就需要不断创新,满足持续更新的市场需求。
据介绍,此前企业级闪存存储市场大多被国外厂商垄断,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金融、电信、能源等行业如果大量使用国外产品,存在一定程度的数据被控、业务中断的风险,因此亟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级高性能、高可靠闪存存储主控芯片,实现国产化替代,保证存储系统数据安全。
本着市场痛点就是企业创新点的原则,研发团队开始了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企业级闪存存储主控芯片多层异构存储介质的融合架构、高性能多并发的数据传输方法、高可靠端到端冗余校验保护机制、闪存介质智能控制等。
这一系列创新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企业级高性能、高可靠闪存存储主控芯片,保障数据中心服务器、信创计算机、分布式存储、超融合计算等关键数据存储的自主可控,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项目成果在金融、通信、能源、交通等行业实现了大规模国产化替代,打破国外厂商核心技术垄断和关键存储零部件产品的供应限制,夯实了国家信息安全基础,有力支撑了数字中国基础设施建设。
据介绍,该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12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22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项,软件著作权2项,培养了一支200多人的专业研发队伍。2022年至今,该企业级闪存存储主控芯片应用7.4万套,销售额5000余万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实现销售收入近十亿元,提升了我国信息系统的自主可控能力。
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基础研究勇闯“无人区”
纵观在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角逐中胜出的济南124项科研成果会发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特征明显,由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占比达到73.9%,其中技术发明奖全部为企业牵头或参与。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有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
科技创新是为了造福人类,这一点在济南医学领域体现尤为明显、具体。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健康卫生领域的成果突出。“我们为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最高奖获得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研究员张福仁说,“同时,我们构建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由189家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覆盖全省1亿人口的医防融合、双向转诊新体系。这不仅提升了新发再发感染性皮肤病的快速处置能力,也让山东的疑难重症皮肤病患者,无需出省就能享受高质量诊疗服务。”
除了应用型技术创新,济南基础研究的原创性、引领性和颠覆性也不断增强。人们通常把数学誉为科学的皇后,而数论则是数学的皇冠。这门看似抽象的学科,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及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语言、工具和方法。
日前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上,山东大学教授刘建亚被授予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最高奖,成为两位最高奖获得者之一。 勇闯“无人区”,刘建亚一直坚守,他创造性地构建新的研究框架,将高阶自守形式应用于素数分布,解决了素变数高次方程组可解性问题等根本性难题。
在刘建亚看来,在人工智能深刻重塑世界的当下,要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为孕育重大突破,不断创造良好的氛围、制度、条件,将为山东乃至中国在世界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奠定最深厚的战略基石。
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提升成果转化能力
细细分析由在济单位牵头完成的这124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会发现,这些奖项涵盖类别广泛、含金量高:最高奖2人,青年奖4人,自然科学奖25项,技术发明奖9项,科技进步奖83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人。这一成绩全面体现了济南作为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在基础研究、技术突破、产业应用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雄厚创新实力。
今年以来,济南市科技局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促进科创平台效能提升、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创新活力持续迸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市569家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216.48亿元,增速1.9%,其中5月营收50.08亿元,环比增速达20.97%;一季度,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4.2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6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6.1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67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济南聚力建设重大科创平台,集聚高能级创新资源,推动中国科学院落地机构高质量发展,建强多层实验室体系,全力推进量子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建设,“祖冲之三号”刷新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济南一号”微纳卫星相关成果在《自然》期刊发表。
济南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盛迪医药1类创新药瑞格列汀二甲双胍片(I)/(Ⅱ)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市内高校院所、企业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14项。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光量子雷达在环保领域示范应用,高精密光学元器件项目获2500万元市外资本注入,舜丰生物获批3张粮食作物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高油酸大豆实现省内种植1.15万亩。精心打造“济南好成果”品牌,系统挖掘、培育和推介具有重大转化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代表性优质科技成果,今年以来共遴选济南好成果30项,其中9项入选山东好成果专报,数量居全省首位。
济南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建强用好山东科技大市场平台,前5个月发布高校院所成果供给7.8万项,评估专利及专有技术成果782项,挂牌知识产权及股权融资项目384项,挂牌金额5.5亿元,交易金额超1.6亿元;组织举办全省首次省实验室专场成果推介会,今年以来共组织科技成果项目路演、融资需求推介会、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17场,对接项目126个。
济南优化企业孵化培育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雁阵式发展格局,截至2024年底,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718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165家;23家企业和2个团队获2024年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补助支持,争取省级科技经费660.5万元,补助企业数量和经费支持总额均居全省第一。
济南还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围绕“13+34”产业链创新发展需求,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攻关和重点研发计划,市级“揭榜挂帅”项目连续多年90%以上项目投向企业;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中新设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项目、“三高一新”集聚项目,支持契合全市重点产业方向的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