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交警在经十路山大路路口创新设置了首个“联动式掉头”通道

“我每天下班都要经过这个路口,原来掉头口在桥下,直行和掉头车辆来回交叉,至少得等两个红绿灯,改造后一个灯就能过去,大大缩减了我回家的时间。”市民王女士说。近日,济南交警在经十路山大路路口创新设置了首个“联动式掉头”通道,科技创新有效解决交通堵点,通行效率提升17.1%,极大改善了市民交通出行体验。

据了解,燕山立交桥作为济南市最重要的立交交通枢纽,承担着连接城区外围交通与中心城区交通转换的功能,因南北向下桥口和东口距离较远,导致高架路与地面交通的切换主要以燕山立交桥西侧为主。因高架接入点与地面道路为8车道汇入4车道,车道数不匹配,加剧了高架连续流和地面间断流之间的冲突,导致经十路山大路路口东向西交通拥堵。因南侧路网匮乏,经十山大路口需同时承担旅游路分流、高架路转换等多层次功能,路口通行需求过于复杂。近年来济南交警积极开展优化举措,通过在农行桥设置提前掉头开口,缓解路口掉头压力。但随着机动车保有量逐年上升,路段择机掉头与主线直行机动车冲突加剧,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导致山大路至燕山立交桥呈现常态化拥堵,甚至拥堵至浆水泉桥,影响燕山立交桥南北向匝道正常通勤。

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历下区大队副大队长李志超告诉记者,为有效解决该处点位交通拥堵问题,妥善缓解掉头车辆与主线机动车之间的交织问题,济南交警结合路口周边路网条件及最新交通流运行规律,对掉头开口进行进一步优化,采用“联动式同步掉头”、协调多次放行等措施,解决掉头车辆冲突,保障车辆通行安全,满足车辆通行需求。

一是创新“联动式同步掉头”模式。通过采用隔离护栏封闭农行桥处掉头开口,在路口停止线后60米打开中央隔离栏重新设置提前掉头开口,施划6个联动式掉头车位,允许6辆掉头车辆同步掉头,提高掉头车辆通行效率,满足掉头车辆通行需求。

二是黑科技提升掉头效率。增设“智能管控掉头”系统,通过监控自动检测每个掉头“港湾”是否停有车辆,如停止位置前还有掉头位,同时10秒内车辆未移动,智能监控就会自动联动“定向音柱”及诱导提示屏对司机进行提醒,提示车辆排队等候,提高掉头车道的利用率。

三是理顺交通组织流线。通过将掉头口前移,释放原路段掉头车道空间资源,将主线东向西3条社会车道修改为4条社会车道,提高路段机动车通行效率。

四是精细化信号配时。东口设置掉头相位,并根据掉头车辆交织影响在同周期设置两次放行,提高掉头车辆通行效率,并对不同时段进行了细致划分,以满足不同时段的通行需求。以早高峰为例,第一次放行开始时间为东西左转(上相位北单放)开始16秒后到东西直行开始9秒后结束,总计约25秒;第二次放行开始时间为南单放(上相位东西直行)开始16秒后到北单放开始18秒后结束,总计26秒。放行总时长约51秒左右。

记者了解到,通过优化前后对比发现,路口通行效率提升17.1%,高峰期东口直行排队长度由860米降低至580米,掉头口通行效率提升约33%,掉头车辆和主线车辆冲突得到有效解决,路口拥堵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

同时为缓解经十路沿线交通拥堵,解决玉函立交桥西向东桥下桥上车流交织问题,我们在经十舜耕路口西口外侧增设一排左转车道,并同步调整下桥口标线及空中指示标志,引导桥下左转掉头车辆通过外侧车道通行,减少直行左转车流交叉,消除安全隐患,大大提升该路段通行效率。

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研所交通规划研究室主任商振华告诉记者,经十山大路口的“联动式同步掉头”模式,是济南交警深化主题教育、重视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果,为济南交通优化治堵探索出了新的路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