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建成黄河干流首座物联网水位站

10月18日,济南市政府召开“纵深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围绕“推动黄河安澜和‘四水四定’”介绍有关情况。凤凰网山东在会上获悉,济南市建成黄河干流首座物联网水位站,打造“数字孪生黄河”济南场景,形成了覆盖“天、空、地、人”全方位全时段监测预警体系和信息传输通道。

据济南市副市长、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李国祥介绍,近年来,济南市全面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部署,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围绕河湖安澜和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等关键任务,持续发力、多措并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防洪减灾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实现水库稳固、河道通畅、城市安全,保障河湖安澜,人民安宁。一是补齐短板,夯实工程基础。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病险塘坝保安全加固工程,消除77座中小型水库病险隐患;全面完成黄河下游“十三五”防洪工程、黄河长平滩区护城堤工程、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北大沙河等14条(段)中小河流,逐步构建起河道、水库、蓄滞洪区联合调度、联合防御的防洪减灾体系。二是预防为主,做好防汛准备。建成黄河干流首座物联网水位站,打造“数字孪生黄河”济南场景,形成了覆盖“天、空、地、人”全方位全时段监测预警体系和信息传输通道。及时调整充实市防指成员和各级防汛行政责任人,排查防汛隐患,修订防汛预案,开展防汛演练,做好应对洪涝灾害的充分准备。三是关口前移,强化应急处置。提级应对强降雨天气,应急、水务、气象等部门联合值守,及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发布预警信息,提前转移可能受灾害威胁群众,成功应对2021年黄河秋汛和“利奇马”“杜苏芮”台风等汛情、险情。

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实现“水安全有效保障”

立足缺水型城市实际,强化水资源保障能力,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市级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成功申报“山东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积极支持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山东省县级现代水网示范区”,着力打造“三轴四源连多点、五横十纵纳百川”的市级水网格局。一是多引广蓄,深挖水资源潜力。完成白云水库等水源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新建太平水库前期工作,增加客水消纳能力。积极谋划新建马头山水库和武庄水库等增容工程,提高当地雨洪水资源利用水平。成功申报国家再生水利用试点配置城市,挖掘“城市第二水源”潜力。二是互联互通,优化水资源配置。完成卧虎山—锦绣川连通工程、玉清湖水库—鹊华水厂连通工程,基本完成雪野水库—大冶水库连通工程,年底前还将完成东部水源四库连通工程,新增调水能力125万立方米/日。三是城乡一体,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完成旅游路、东湖等水厂建设,新建、改建城市公共供水管网300余公里,城区设计供水能力达到217万立方米/日。完成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印发《济南市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到2024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100%,城乡供水一体化率将达到90%以上。

发挥节水城市优势,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

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将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节水扩大发展空间,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连续21年保持国家节水城市称号。一是强化建章立制,激发节水内生动力。修订《济南市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出台节水奖励办法,对省、市级节水载体进行奖励。二是发展节水农业,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完成葛店灌区等18处灌区节水改造,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6万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推广微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48。三是实施节水改造,推动工业节水减排。强化节水监督,推广节水技术、设备和工艺,实施工业节水诊断,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2022年底,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76立方米,较2020年降低15%。四是强化典型引领,推动城镇节水降损。扎实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高校、节水型社区建设,创建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山东师范大学等164个节水载体。全市12个建制区全部建成县域节水型社会,实现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全覆盖,正在逐步将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打造成为节水引领示范区。加快国家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重点城市建设,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将降低至7.5%。

坚持流域水岸共治,助力“水生态明显改善”

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集中“治乱”、系统“治病”、科学“治根”一体推进,打造绿色生态、布局合理、百姓乐享的河湖水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一是坚持源头治理,实现河湖水质提升。完成小清河污染治理攻坚战,建成全国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启动“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和城市内涝治理,今年年底,历下区、长清区、章丘区、钢城区、济南高新区、商河县、平阴县雨污合流管网实现“清零”。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今年年底,长清区、莱芜区、钢城区、平阴县、南部山区基本实现全域治理,全市治理村占比将达到77%。二是推进河湖长制,打造美丽幸福河湖。扎实推动河湖长制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完成了清“四乱”、河湖划线定界等重点任务,建成28条(段)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黄河百里风景区,塑造“山水泉城”黄河生态风貌特色。启动全福河等11条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进一步探索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路径。三是坚持综合施策,保持泉水持续喷涌。坚持科学保泉、精准保泉,完成趵突泉泉域边界与水力联系研究,扎实开展城区水资源优化配置试验,趵突泉实现20年持续喷涌;持续开展166处历代七十二名泉景观提升工程,治理提升75处名泉,打造景观协调、宜赏宜游的名泉景观;建成66处市民泉水直饮工程,惠及20万泉城市民,到“十四五”末,泉水直饮工程将覆盖100万泉城市民,让大自然的馈赠真正成为全市人民的共有、共享、共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