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头一个不到四平米的“小房子”里,随着黑白琴键上下跳动,悠扬的旋律从演奏者的指间倾泻而出。
厚重的隔音门使这里与外界隔绝,给演奏者提供了专属的音乐空间。
这个“小房子”就是深圳的公益琴房。
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街头的公益琴房为他们开拓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在这里,只需要一部手机,他们就可以从零开始学习钢琴,亦或是回到从前与它相伴的日子,独享属于自己的音乐时光。
街头的“零成本”琴房
在深圳这样的一座大城市里,一个人使用琴房的最低成本,可能是0元。
近日,深圳街头24小时开放的免费琴房“火”出圈了。这对于“琴小站”项目的创始人刘敬彬来说,是一个相当鼓舞人心的喜讯,“我们刚开始做这个琴房的时候,其实主要还是收费琴房,后来一些政府人员看到了,觉得能方便百姓,就找到我们,我们才有了做公益琴房的这个想法。”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深圳的净流入人口量位居全国首位。提高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城市精神在市民口中形成“口碑效应”,逐渐成为了深圳在城市建设中尤为重要的议题。
在此背景之下,公益琴房就像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历程中的一个个小小的脚印,一步一步地在深圳各区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如今,这些公益智能琴房广泛分布在深圳大大小小的街道、商场、公园,目前已有超过10万人在注册使用。
刘敬彬自豪地表示,“现在几乎所有的公益琴房,每天预约的使用时间都超过10个小时,甚至有的时候还预约不上,而且还有很多人找到我们,想要引进我们的智能琴房,这也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越做越好”。
琴房的预约十分便捷,公益琴房的位置和可预约的时间段都一目了然。市民们只需打开手机,提前一到三天到“琴小站”微信小程序预约好时间,就可以推开音乐的大门,走进钢琴的世界。
正在琴房练琴的市民 记者拍摄
人性化的共享资源给众多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了自我消遣的一席之地,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智能琴房所蕴含的可能。
琴房的常规大小虽然仅有4平米左右,却给了使用者足够舒适的体验:密闭的空间,干净的环境,可调节的空调,24小时常亮的灯光,进口的雅马哈、卡瓦依钢琴。
除了标准配套的设施以外,最近琴房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智能化的升级——在传统的钢琴上嫁接一个液晶屏。这也是第四代的公益智能琴房。
这意味着,所有来琴房练琴的市民,都能够通过这个屏幕,免费地进行高效的钢琴学习。它不仅能显示高清的琴谱,还按不同的年龄阶段配备了钢琴课程,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于音乐的需求。
“我个人非常喜欢现在的第四代琴房,更加具有科技感,第五代也即将上线了,会修复第四代液晶屏的一些bug。”
刘敬彬笑称,“过去这几年疫情期间,我们团队一直在研发智能化运营管理琴房的软件,所有琴小站的智能管理系统,每一个代码都是我们自己敲出来的,也才有了这一代全新的智能琴房”。
练琴者,走进公益琴房
公益琴房的出现,让人们接触钢琴变得更加容易,无论是因为经济还是其他因素而导致不能学琴的人,都可以在公益琴房弹奏属于自己的第一首曲子。
一个晴朗的午后,廖萍像往常的退休生活一样,从家里出发,步行半小时走到香蜜公园的“琴小站”琴房,开始今天的练习。
在过去一年的老年大学的学习生活中,60岁的廖萍选择了把钢琴作为自己的爱好,在离开老年大学后,她仍然坚持着这个爱好。提前一天打开微信小程序预约琴房,到琴房外扫码进门,流程她已经谙熟于心。
“因为我们小时候没这个条件,那时候都没有这些东西,现在正好赶上好时代了。又是免费的,体验挺好。”
香蜜公园的琴房是琴小站的第四代公益智能琴房,崭新的钢琴搭配液晶大屏幕,操作方式简便,即使是老年人操作,也没有难度。
琴房内部配有真皮座椅,两侧是透光良好的落地窗,练琴者既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也可以拉上遮阳帘创造一个更加私密的练习空间。钢琴上方铺着一层白色的蕾丝边桌布,桌布上摆放着两盆绿植,还安装了空调调整琴房温度。
琴小站第四代琴房 记者拍摄
虽然家中有足够的位置摆放钢琴,廖萍仍然选择来到公园的琴房练习,这也出于她对自己学钢琴的一些顾虑,“我觉得像我这个年龄再买钢琴的话就怕学不好,那这里有钢琴的话我觉得感觉跟电子琴是差很远的,要是用家里那种弹电子琴的力度的话,就根本弹不响”。
相较于钢琴而言,电子琴有着价格便宜,体积小,便携等优势,钢琴爱好者在刚开始接触钢琴的时候通常要面临不确定未来是否会坚持学习下去、钢琴的价格高昂、占地面积大、练琴扰民等等问题,所以电子琴通常是初学者买来试手的选择。
在梅林生活广场附近居住的静静,也同样的在家中有一架电子琴,但也只是将电子琴作为琴房过于火爆预约不上时的备选。
另一边的美枝,今年刚刚从北京来到深圳工作。她在北京花了一万多元购买了钢琴,仅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由于工作的调动,最终只能忍痛将其转手卖出。
在今年国庆期间,美枝在微信上偶然发现了“琴小站”这个小程序,对比之前去过的付费琴房,她对公益琴房的评价很高,“我感觉这个琴特别新,屏幕也很新,虽然是免费的,但我用这个小程序他们也从来没给我推销什么的,用下来感受确实特别好”。
虽然家在梅景,但美枝依旧坚持到离家3公里外的香蜜公园练琴。
“我之前是在梅林广场那边练的,虽然没有电子屏幕但练琴的手感挺好的。然后有一天我来香蜜公园这边遛弯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琴房,它有一块电子屏,就比较高级一些,学起来效率还挺高的。”
据香蜜公园公共设施的负责人林依依介绍,香蜜公园今年安装了三个公益琴房,目前有一个琴房安装了电子屏幕。刚上线的时候,她也抢先去各个琴房体验了一番,“像我是不会弹琴的,我会觉得有电子屏的琴房相对来说使用起来会更方便一些,也比较有趣。”
遍地开花:
我们来做普及文化
自疫情爆发以来,许多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出现倒退。然而,也是在疫情的这三年里,“琴小站”以其独特的优势,实现了逆势增长。
如今在深圳,“琴小站”的琴房数量已接近50个,其中公益琴房占总数量的一半,并且数量仍在增加。
自2018年上线以来,“琴小站”便与多家艺术培训机构合作,将琴房送入社区,这样一来不仅极大地节省了学生和家长往来培训机构的时间,同时也为培训机构节省了建设琴房的费用。除此之外,也为社区的百姓腾出了许多钢琴摆放的地方。
直到2019年底,政府关注到了这个项目,也看到了琴房为更多市民提供便利的可能性。这也是“琴小站”公益琴房的开始。
目前,政府每年为每个公益琴房提供3万多元的维护经费,由“琴小站”负责保障琴房的硬件维护、软件升级以及卫生消毒。
在创始人刘敬彬看来,尽管政府会提供一定的补贴,但实际上政府的补贴主要用于基础维护,要想对琴房进行更全面的智能化升级,所需要投入的开支势必会更多。
琴房外的创意标语 记者拍摄
如今,随着“琴小站”团队的不断研发,公益智能琴房整体已经更新到了第五代。这块看似平平无奇的液晶屏幕,让众多的练琴者获得了全新的体验,也收获了众多的好评。
但这并不是“琴小站”的终点。刘敬彬表示,未来“琴小站”会继续吸收更多的资源和技术,结合互联网课程,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这种待遇。他们的目标是真正实现器乐走进千家万户,而钢琴也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目前,就琴房在深圳的分布来看,深圳市的公益琴房主要集中在福田区。刘敬彬告诉记者,现在他们还在努力与其他区域的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尽快将公益琴房在深圳全面铺开,惠及更多的市民。
“今年是第一个快速加强与各地政府合作的年份。”据刘敬彬透露,除了深圳市以外,他还收到了多个地方政府的合作邀请。这也意味着未来公益琴房不仅会惠及深圳市民,还可能实现网友们所期待的“全国推广”,让器乐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快速的发展意味着琴房的落地、更新、维护等每一个环节都要环环紧扣。然而,公益琴房能否在未来快速发展的势头中站稳脚跟,在更新迭代中不顾此失彼,这些都是在琴房的运营和推广中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