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发布《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2023-2035年)(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面向社会各界征询意见

济南市编制名泉保护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到2025年基本构建城泉共生总体格局

11月1日,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发布《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2023-2035年)(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面向社会各界征询意见。

到2025年泉水入渗补给功能进一步修复

根据规划草案,规划范围为济南市域范围内的全部泉水生态功能区,包括趵突泉泉域、白泉泉域、百脉泉泉域、洪范池泉域、长清-孝里水文地质单元、瀛汶河水文地质单元、牟汶河水文地质单元、源泉水文地质单元、沂源水文地质单元,共计5789.62平方千米。

规划草案将优先保护泉水生态循环全过程,严守生态底线空间。严格保护重点渗漏带,重点管控直接补给区。同时还将充分挖掘泉水文化,系统提升泉水景观风貌,加强泉水文旅融合,促进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兼顾泉水保护与城乡可持续发展,保护济南“城泉共生”的城市特色。

到2025年,重点渗漏带生态功能基本稳定,泉水入渗补给功能进一步修复;正常降水年份趵突泉水位高于27.01米,维持泉水水环境质量;城泉共生总体格局基本构建,泉群保护规划全面完成,七十二名泉景观风貌明显提升,建立系统的泉水保护与文化彰显体系。

到2035年,重点渗漏带、直接补给区以及其他补给区域的入渗补给功能得到全面保护、修复、提升;正常降雨年份趵突泉地下水位高于28.15米全年累计200天以上,泉水水环境质量持续优良,泉水生态系统稳定、生态服务功能可持续;泉水文化特色全面彰显,名泉景观风貌全面提升,千泉之城品牌效应凸显。

逐步用公共供水替换工业和其他自备井用水

未来,济南计划如何系统保护全市的名泉?在规划草案中提到,将构建“双维度、三保护、三提升”的总体策略。

其中“双维度”是指泉水生态维度和泉水文化维度。泉水生态维度将着重保护泉水生态循环全过程,泉水文化维度着重提升泉城文化软实力。基于泉水循环生态功能,构建“两区三级”的保护体系,实施分区分级保护与管控;加强核心生态要素保护,优先保护山体与河流水系、严格保护重点渗漏带、重点管控直接补给区。在泉水文化维度方面,将提升城泉共生总体格局、提升泉水特色景观风貌、提升泉旅融合品牌效应。针对泉城、泉群、泉点以及各类泉水文化景观,提出保护要求,明确风貌引导,促进融合利用。

济南拟在泉域及水文地质单元范围内,根据泉水生态循环过程,划分为“两区三级”的泉水生态功能分区。“两区”指泉域及水文地质单元内根据泉水的形成过程划分的补给区和汇集出露区。补给区内根据入渗补给功能强度分为“三级”,即重点渗漏带、直接补给区和补给区内其他区域。汇集出露区内根据泉水出露点分布和含水层富水性也分为“三级”,即集中出露区、重点富水区和一般富水区。

在具体保护措施上,补给区将保护植被,加快造林绿化,鼓励实施封山育林等;同时保持自然地形地貌,修复破损山体。同时还将分级分类管控建设用地规模及开发建设强度,减少对入渗补给功能的影响。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逐步用公共供水替换工业和其他自备井用水。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禁止开凿新井,原有的自备水井应当予以关闭,政府推进的泉水直饮工程除外。

而在汇集出露区的保护上,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纳入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系统进行监测预警,对枯水期、丰水期的地下水开采实施管控调节。集中出露区内将严格控制岩溶地下水开采,禁止新开凿岩溶水井,同时对已有岩溶水井进行普查,除政府批准的应急水源地外,应逐步关停。

对占压重点渗漏带的建(构)筑物逐步清理恢复和迁建

该规划草案提出将严格保护重点渗漏带。在重点渗漏带保护范围内,禁止新建、扩建、改建影响地表水渗漏的建设项目。严控新增建设、加强现状治理、定期体检评估,确保重点渗漏带功能稳步提升。

据悉,在重点渗漏带的现状非建设用地上,将加强水源涵养,实施生态修复。禁止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林木,严格控制林地转为非林地。禁止开山、采石、挖砂、取土、采矿,禁止在河流底部、边坡做防渗处理。

在重点渗漏带的城镇建设用地上将推进更新修复,增强入渗功能。对占压重点渗漏带的建(构)筑物逐步进行清理恢复和迁建。清理各类违章建设与私搭乱建,加快拆违拆临还绿等。对已经开发建成的项目,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采取生态修复或者逐步迁建等措施,减少和降低对重点渗漏带的影响。

在重点渗漏带的村庄建设用地鼓励集约迁改,逐步减少规模。将严格控制并逐步减少村庄建设用地总规模,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村庄迁出重点渗漏带,原址进行生态修复。在重点渗漏带的其他用地则控制建设规模,降低生态影响。禁止新增采矿用地,禁止在公路用地、铁路用地、特殊用地、水工设施用地、采矿用地等各类其他建设用地上进行经营性建设活动。

依托老城四大泉群打造古城中央泉水核心区

规划草案中提出将统筹泉水资源、山水本底和城乡肌理,构建“城泉共生”的总体格局。济南拟融合自然山水生态基底、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和广泛分布的泉水出露点,打造“一轴、一带、两核、十二片”的“城泉共生”总体格局。

一轴为城泉共生风貌轴,依托山水圣人文化轴,聚焦泉城特色,串联重要泉水聚集区,融汇山、泉、湖、河、城多元景观,集中彰显济南城泉共生的特色风貌与泉水文化。一带为泉水生态观光带,依托南部低山丘陵带与众多名泉交织融合的独特生态本底,打造泉融山水、泉村振兴的旅游观光带。两核为北部依托老城四大泉群打造古城中央泉水核心区,集中展现“泉·城文化景观”;南部依托涌泉泉群打造南部山泉文旅核心区,彰显泉水自然生态风貌,引领区域乡村振兴。十二片为根据泉水出露点分布情况,结合历史人文要素与自然生态条件划定十二片泉群。

在十二片泉群保护范围内,建设项目基础施工应当限制采用箱型基础,禁止建设有碍名泉风貌的建(构)筑物,结合区域山水生态本底、文旅资源禀赋和泉城、泉村建设肌理,与名泉资源有机融合,彰显青山绿水、景观多样的泉水文化风貌。

其中,精品展现老城区四大泉群,结合“泉·城文化景观”申遗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丰富泉水利用模式、延续地域特色的泉水生活传统、保障济南古城延续发展与泉水文化的孕育,贯通四大泉群水系、串联风貌旅游轴线,打造中央泉水区等特色泉水风貌区域。

如何用好泉水资源?规划草案也提出将建设以泉文化为主题,串联主要泉水出露点、泉水村落的特色泉道,推进泉水旅游发展,建设济南泉水文化旅游标志区、泉水博物馆等富有泉城特色的旅游消费目的地。

更值得期待的是,济南拟在中心城区的新开发片区和具备条件的既有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全面推行市民泉水直饮工程建设,并通过建立稳定可持续的投资运营保障机制和安全、高效、便捷、智慧的服务保障体系,让更多市民享受优质泉水带来的福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