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开新 行稳致远——读懂中国经济的“大逻辑”

年末将近,多个领域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力量持续积聚。尽管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国内大循环活力强劲,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多元,给世界经济复苏增添更多前行的动能。

回望这一年,中国经济固本开新,求变应变,既有量的合理增长,更有质的有效提升。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内需潜力持续释放,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展现出蓬勃向上的力量……亚洲开发银行在发布最新经济展望时指出,得益于中国经济复苏,亚洲地区经济增长预计将强于此前预期,亚洲发展中国家将以更加乐观的姿态结束2023年。

大有大的逻辑,中国经济的庞大体量决定了其独有的运行之道。“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用“大海”比喻中国经济,这是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宽广空间、深沉定力的形象描述。

中国经济有如大海之壮阔,强韧的国内经济循环生机勃勃。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广阔的市场资源和空间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庞大的国内市场具备容纳更多产业集聚的优势,可以更好抵御外部风浪冲击。区域间差异化产业格局赋予了经济发展纵深空间,增强了面对风险的调适能力。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开辟,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走俏海外,技术突破创“新”与产业升级增“质”正共同塑造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瑞银认为,绿色经济、消费和高科技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

中国经济有如大海之开放,在“脱钩断链”的外部杂音中,坚定地将对外开放推向纵深。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出台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新方案,推动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自贸试验区升级扩容至22个,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增加国际航线……中国持续释放高水平对外开放信号。“中国发生的一切惠及所有国家。”在全球知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看来,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世界和中国都极为有益”。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表示,“永远不要押注中国会衰弱”,中国仍将是一个能为双边合作提供巨大机会的经济体。

中国经济有如大海之包容,与世界联系日益多元,持续推动全球经济良性循环。中国是跨国企业收获佳绩的重要市场,也是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孵化器、试验田和竞技场。联合利华、施耐德电气选择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大众汽车位于安徽合肥的电动汽车工厂正在为投产作准备……跨国企业从未停下在中国投资兴业的脚步。中国是全球投资组合的一部分。今年境外金融机构已连续9个月净买入中国债券,中国债券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已达到国别最大权重,反映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以及持有人民币资产怀有信心。中国也一直是推动做大全球发展蛋糕的行动派,从推动金砖国家扩容到共建“一带一路”开启新的金色十年,一场场盛会见证着中国和世界共谋机遇、共寻动能、共享成果的双向奔赴。

中国经济有如大海之深邃,政府综合施策的战略定力和辩证思维是经济迎战狂风骤雨的底气。中国经济今年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中国政府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因时因势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政策“组合拳”持续显效,定向施策精准有力。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4年经济工作,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是深刻洞察国内外形势后做出的前瞻性应对思路。“稳”是大局和基础,“进”是方向和动力。坚持先立后破,意在重视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明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包含着增强新动能的长远考量。

中国经济不仅有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性,更有“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底气。中国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以高质量发展对冲前进道路上纷繁复杂的挑战,用坚实的发展脚步和坚定的开放决心回应各种抹黑唱衰,为全球经济提供了可贵的稳定锚。可以预见,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国将带给世人信心和美好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