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企业量旋科技(SpinQ)向一家中东科研机构成功交付自主研发生产的超导量子芯片

近日,深圳企业量旋科技(SpinQ)向一家中东科研机构成功交付自主研发生产的超导量子芯片。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量旋科技成为首家成功向海外交付超导量子芯片的中国公司,也标志着中国量子计算技术正向全球传递创新能量,为量子计算产业链的全球合作注入新活力。

量子计算技术的突围破圈是深圳未来产业加速腾飞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深圳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统筹推进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大未来产业发展,让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回望2023年,深圳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思路清晰,破立有序,章法卓然。

围绕“20+8”产业集群,深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大先进制造业领域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市上下和千行百业无不折射出昂扬的干事创业劲头和蓬勃的发展活力。

透视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形”与“势”,不难发现,深圳始终向“新”而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一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上提前布局,深度谋划,蓄势赋能。

新质深圳,正向着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极速前进。

南方日报记者崔璨

超前部署新质生产力赛道

追“新”,深圳早有布局。

早在2009年,深圳便制定了针对生物、新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系列配套政策,建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体系。

2011年,在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深圳增加了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3个产业,同步印发了针对三个产业的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2014年又增加了节能环保产业。

2018年,深圳对产业格局进行调整,布局与国家保持一致,并印发《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政策》。

2021年以来,随着“20+8”产业集群推出,深圳不仅发布各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还配套制定“六个一”工作体系,以及“一集群、一基金、一展会、一论坛、一协会、一联盟、一团队”配套体系。

深圳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直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建设的核心工作。可以说,在新质生产力被广泛传播开之前,深圳的产业发展早就走在了新质生产力的新路上。

正是得益于这些超前举措,深圳一直在风口上起舞,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高歌奋进。

从2011年到2021年,深圳GDP从首破万亿元到迈上3万亿元台阶,以一市的经济总量超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许多发达国家。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经济顶梁柱

11月24日,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公司宣布,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第一个“100万辆”用时13年,最近的第六个“100万辆”仅用时3个多月。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25.8%。

新能源汽车,是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典型代表。

得益于提前布局,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2019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占GDP比重上升至37.7%。

2022年,进一步攀上1.3万亿元台阶,达13322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1.1%,居全国一线城市首位,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和标杆城市。

“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0393.39亿元,增长8.3%,占GDP比重从2019年的37.7%、2022年的41.1%,进一步提升至42.5%。”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发展处处长欧阳仁堂说,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深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当家。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始终坚持以制造业为核心,规上工业增加值从1980年的0.37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04万亿元,位居全国首位,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

2022年,深圳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0.6%,先进制造业比重达67.3%,全球每7台智能手机中就有1台是“深圳制造”,通信基站产量占全球的1/2,生命信息与支持医疗器械产量占全球的1/5,消费级无人机产量占全球70%,电容器化学品市场份额占国内60%、全球40%。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辐射带动下,深圳重点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目前,深圳已加速布局多个万亿级和千亿级新支柱产业集群。

激发新质生产力强引擎

深圳面积不大,只有约2000平方公里。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却诞生出了华为、比亚迪、腾讯、大疆等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知名公司。

这样骄人的成绩背后,离不开深圳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深圳同样有着扎实绵密的制度安排和清晰明白的政策体系。

深圳按照项目化、工程化、体系化思路,完善一张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表、一份拟招商引资国内外重点企业清单、一份产业集群重点项目清单、一套产业集群创新体系、一个产业集群政策工具包、一份产业集群战略咨询支撑机构清单,构建覆盖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创新载体、人才资源等全要素产业集群“作战图”。发挥重点产业“链长制”牵引作用,“专员负责、挂图作战”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建立完善“一集群、一基金、一展会、一论坛、一协会、一联盟、一团队”产业生态,为集群建设最大限度凝聚资金、智力等资源支持。

为好项目留足产业空间,深圳坚持集中连片、集约节约,突出高端先进制造,构建涵盖“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工业上楼产业空间”的多层次产业空间体系。

这些扎实有效的举措让产业空间更大了,也让深圳的企业家们信心更足了。

在12月8日举行的2023年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洽谈签约项目超380个,涉及投资额超万亿元。

深圳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所释放的魅力正在吸引着全球优秀企业云集深圳。

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深圳新设外资企业6469家,同比增长69%,外资来深势头不减。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高技术产业增长16%,引资结构不断优化。

新质生产力积蓄的强劲动能正在持续迸发,新质生产力与深圳的新故事只会越来越精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