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金错彩,璀璨古今。”1月12日,米哈游旗下游戏《原神》发布了系列非遗纪录片《流光拾遗之旅》的最新一期——金银细工。片中,非遗传人沈国兴巧用黄金原料复刻《原神》游戏场景——群玉阁,向观众展示了金银细工非遗技艺的特色。
《流光拾遗之旅》是《原神》于2023年初推出的长期非遗项目,项目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还原游戏元素并记录过程,介绍了各式各样精美的非遗。该系列纪录片制作了15种语言字幕版本,在全球社交平台上发布,迄今已播出7期,海内外播放约3000万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则是该系列第7期的主题。
手工匠人万次打磨东方奢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是一门制作金银器物的传统工艺,由中国历史悠久的金属工艺发展而来,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代,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浇铸、焊接、打磨、錾刻,朴实无华的动作重复多次,却能让灿烂的黄金变成独具东方意蕴的艺术奢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传承人沈国兴说道,“手工的东西是有温度在里面的。”
沈国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任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张心一,精雕细刻三十余年,如今也在教导着自己的徒弟。现在,包括沈国兴在内的匠人并未囿于传统,而是随时代积极发展更新技艺,3D建模技术就被引入其中,作为提效与创新的工具,创新也正是与《原神》合作的契机之一。
经历高温试炼后,耀眼的黄金原料变成了初具雏形的亭台楼阁,但金属表面的肌理效果只能靠手工细细琢磨,因此最终作品仍需手工匠人上万次的敲打与錾刻。金属錾子敲击的声音在工作室中反复不歇,线条的轻重起落逐渐生动清晰,黄金群玉阁就这样在匠人的手中成型。
对于金器的打磨,不同技师有自己的心得习惯,黄金群玉阁的细节处理就颇有讲究。线条或是立体、或是平滑,黄金特有的光影也被运用到极致。“这里是做了哑金的效果,那里却是亮面,这样更能体现建筑的特点。”
尽管自古黄金为贵,但更珍贵的是人的手艺与情感,这也与群玉阁在玩家心中的印象不谋而合。《原神》中的群玉阁位于以古代中国为原型的璃月地区,属于代表着财富与才智的角色凝光。她耗费无数昂贵珍稀的材料,精心打造出悬浮于空中的华美宫殿群玉阁,却在璃月遇到危机时义无反顾地将其砸毁,只为守护生活在璃月的人,换得太平和乐、盛世久昌。
“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出来的金器,它是有灵魂在里面。”纪录片中如此描述。非遗技艺的魅力在于匠心与传承,倾注情感的非遗作品正如独有的艺术奢侈品,历经时间仍焕发光彩。
全球玩家共赴非遗文化之旅
《流光拾遗之旅》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指导,目前已发布7期,介绍了各具特色的非遗技艺:木版年画、内画、龙泉青瓷、顾绣、麦秆画、蛋雕及金银细工。其中,展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的篇目,在海外平台推特上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荐与转发,被网友称为“梦幻联动”。
“我在《原神》视频里认识了很多非遗文化。”有玩家在《流光拾遗之旅》视频下方这样留言。据悉,该系列纪录片总播放量约3000万,在国内外玩家群体中都收获了良好的口碑。有海外网友留言表示:“米哈游保护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地方分享那么多有趣的传统技艺,真的太酷了!”
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中呈现的非遗作品于2023年11月5至10日登陆了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中国馆第三篇“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中亮相,受到观众的称赞与喜爱。
纪录片之外,《原神》在非遗的传承传播上还做了许多尝试。2023年,米哈游联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东方网发起非遗新体验国潮文创大赛,与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出《流光拾遗之旅》交通卡并进行捐赠,助力非遗传播。玩家创作群体热情参与,一批具有玩家与非遗作者双重身份的人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创作的非遗作品,让非遗走入年轻人的生活中。
在“金银细工”短视频发布当天,《流光拾遗之旅》特别回顾页也在《原神》社交媒体平台上线。在回顾网页中,每期纪录片中的非遗技艺元素都被提取展现,比如木版年画的刷子、颜料、刻刀,内画特制的勾笔,青瓷的土坯与火焰等。这不仅是一场玩家的“非遗之旅”,也体现出米哈游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表达。
现实中新春之时,打开《原神》过“海灯节”,已经成了全球玩家心照不宣的约定。 米哈游相关负责人表示,“用非遗技艺还原游戏元素是一件颇有挑战的事情,很高兴玩家能喜欢我们的非遗项目。未来,我们将着眼全球性与年轻化视野寻找更多文化交流的灵感,发挥游戏作为文化载体的优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