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科研机构涌现,为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感知到深圳的速度及效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武欣中 林洁 见习记者 贾骥业)半年前还是毛坯房,如今,已建成现代感十足的实验室,里面的布局、设计装修风格尊重科学实验规律的同时,兼顾了实验人员的办公和日常需求,角落里还设置了专供科研人员“发呆”的空间。

日前,记者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来到位于深圳市光明区的深圳医学科学院,看到以上场景。作为一家由颜宁院士领衔的新型科研机构,深圳医学科学院自2023年10月正式成立以来备受外界关注。

今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了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颜宁曾自豪地介绍说,从零开始打造一个全新机制的科研机构,场地建设与人才招聘同步行进,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建设让她真正感受到了深圳的速度和效率。

深圳医学科学院仅用短短半年时间建成现代化实验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武欣中/摄

同在光明区、同样由颜宁担任主任的深圳湾实验室,是深圳建设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另一个重大战略部署,自2019年启动以来,深圳湾实验室实行“以才引才”策略,聚集了上百位领军人才,在系统生物学、计算化学、化学合成、药物开发、单细胞分析等学科领域形成国内人才聚集地。 目前,实验室已建成日筛15万化合物的超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这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药物筛选平台之一,无疑是为创新药物研发铺上了“高速路”。

“我们就是要找那种胆子大、想法天马行空而且不怕失败的科学家”,深圳医科院院长助理、深圳湾实验室副主任张欣豪介绍,深圳湾实验室和深圳医学科学院是一体化发展但又具备差异化定位的两家科研机构。其中,深圳医学科学院强化科研战略机构职能,探索科研机构改革新机制;深圳湾实验室着力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全面提升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打造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国家级创新实验室。两家机构共同规划了一体化发展愿景:立足深圳,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科技、人才高地,打造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

为打通科研成果转化堵点,深圳科学医学院与光明区联合成立光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该中心聚焦细胞基因治疗、AI制药和高端医疗影像等方面颠覆性技术,自去年开业运营以来申请入孵企业超70个,其中90%为科学家创业项目。经过项目评审专家组的多维度审核,目前已引进入孵项目8个,吸引融资金额数千万元。

部署于深圳光明区的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武欣中/摄

与深圳医学科学院一路之隔的深圳光明生命科学园里, “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部署于此。走进合成大设施的自动化功能岛区,机械臂正熟练地把多个生物试剂和样品放进微孔板,这里可以快速、低成本、多循环地完成“设计—合成—测试—学习”的闭环,实现人工生命体理性设计合成。

“通过自动化技术,实验效果更加精准,不仅试剂耗材大幅下降,还避免了人手加样取样对实验造成的扰动和误差。”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所副所长、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经理袁海介绍说。

据了解,与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学装置建成运行同步配套了15亿元的合成生物产业基金,建立起“科研—转化—产业”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极大地缩短了从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时间周期,助力科研与产业实现“双向奔赴”。

深圳湾实验室拥有日筛15万化合物的超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武欣中/摄

目前,深圳光明科学城已规划布局了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其中,合成生物、脑解析与脑模拟、鹏城云脑Ⅲ、材料基因组、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等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全部面向全球科研机构、企业、个人开放共享。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效运转和资源共享,将有力加速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助力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级迈上新台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