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规划”为两地发展描绘出振奋人心的路线图

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进入通车倒计时之际,深中规划一体化发展会议日前在深圳召开,首次披露《关于深入推进深圳-中山规划一体化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5年)》概要及进展,为两地一体规划、双翼齐飞、协同发展描绘出振奋人心的路线图。

会上,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介绍了两地联合编制的《行动方案》,涵盖空间、交通、产业、城市风貌等多个领域,不仅涉及跨市域5项规划和研究,如空间协同规划、科技创新走廊空间规划研究、跨江低空飞行网络方案研究、城际轨道交通详细规划研究、产业关联与客货流动特征研究,还包括3项重点领域规划的联动编制,如深圳临空经济策略研究、中山综合交通重点专项规划,以及各自开展的深中环珠江口门户地区风貌研究等。

中山市自然资源局表达了与深圳加强合作的坚定决心,包括在宏观战略层面的规划衔接与合作。力争到2025年,珠江口东西两岸规划一体化取得初步成效,跨市域发展规划协调机制进一步深化,深中规划信息互通共享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快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据悉,自2022年10月深圳市政府与中山市政府签署《深圳市中山市战略协作框架协议》以来,两地紧密携手,以推进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规划六大“一体化”为核心,务实合作,协同发展。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将响应《框架协议》精神,吸纳专家智慧,加快推进《行动方案》落地见效,以“规划一体化”引领“两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充分释放深中通道辐射带动效应,力创都市圈城际合作新典范。

日出时的深中通道。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胡蕾 赖犁 任宪平 摄

专家纵论深中“规划一体化”

一桥飞架伶仃洋,深中通道串连起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将促进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加速成型,也将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会上,方煜、罗勇、邹兵、张晴、宋丁、袁易明、杨宇星7位专家,从产业、交通、营商环境、创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等角度,建言深中两市战略协作的规划思路和对策。

方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深中一体化发展具有巨大合作潜力,一方面有利于深圳更好发挥面向东西两岸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山巩固作为西岸中心城市的定位。深中通道开通后,深中两地30分钟的通行距离将成为深圳都市核心区到外围地区产业扩散和集聚的最佳距离。建议两地:一是通过制度设计,双向建立政策区,推动离散型、嵌入式的园区合作;二是立足区位优势,布局若干服务区域范围的超级设施;三是规划先行,针对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空间进行深入研究。

罗勇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深中通道横贯珠江东西两岸,联通广州、深圳、珠西三大都市圈,其建成开通将促进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加速成型,助推珠三角形成网络化的发展格局,对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带来一系列新的深远影响。深圳、中山应抓住机遇,结合各自优势,充分发挥规划一体化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方式,实现产业的协同与合作、功能的疏解与重构、服务的优化和提升,形成发展合力。

邹兵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深中通道开通后,真正实现了深圳2010版总规东西向发展轴带的全面贯通,深中两地产业合作将走向产业链协同为重点的发展阶段。深圳将进一步增强对珠江西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中山的生活消费业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给旅游、文创产业创造巨大商机,并逐步推动两地资源要素走向双向流通。深中通道开通后5-10年,将是两市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精准配置空间资源,特别是各种类型交通方式的支撑,为两地通勤人流提供精准服务,促进产业、人口、功能的一体化布局和协同发展。

张晴 中山市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深中通道的通车将为中山带来三大利好:一是开启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征程;二是加速创新要素资源流入中山;三是提升中山城市知名度。中山应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前瞻谋划好重点区域,探索对接深圳知名园区平台,搭建“区中园、园中园”等接轨载体平台,研究建立“离地孵化器”和飞地“技术研发外包中心”,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载体,为深中一体化提供空间支撑和规划保障。

宋丁 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深中通道打破了空间障碍,拉进了两城的心理距离。深中两地在科技、金融、贸易等领域差异显著,拥有巨大的互动潜力和扎实的合作基础。两地政府须探索出一套以实效为核心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包括成立双城一体化发展联合执行机构,制定落地政策、实施办法、监督机制和绩效评估。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大方向,实行多主体、多领域、多片区对接融合、共享式发展,实现从一体化到同城化,力创城际合作典范。

袁易明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针对深中一体化发展,建议:一是充分发挥政府、行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社会智库的影响作用,引导推动两地深化合作;二是规划建设产业联动发展区,立足两地产业发展优势,重点推动低空设备制造区、数字产业区、文化创意产业区等建设;三是发挥前海、河套、光明科学城等国家级平台的带动作用,吸引创新人才和团队入驻,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四是积极推进市场一体化和民生一体化,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空间。

杨宇星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总经理一体化的核心是利益一体化,要加强相关政策设计,建立成本分担机制。深中两地要充分体现差异化发展,实现环湾功能的差异化布局。产业经济一体化研究要先行,要深入调研企业客货运需求,据此进行空间设施的布局和细化安排,如组合港建设、低空经济联动,实现产业经济与空间设施的紧密衔接。交通设施应进行精细化规划设计,考虑不同场景下的运行情况,并实现从设施一体化到运营一体化的转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