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棵树”到“整片林”各类人才大咖聚首深圳,形成了天下英才聚鹏城的发展态势

近日,“科研女神”颜宁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荣获第26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成为奖项创办以来第八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在接受采访时颜宁说,“来深圳一年半时间,我是挺感动的,因为深圳确实对我委以重任,政府真的做到了‘有事必到,无事不扰’。”

近年,菲尔兹奖获得者、数学家埃菲·杰曼诺夫全职加盟南方科技大学;沈向洋、徐扬生、高文、李泽湘四位早年就相熟的科技“大咖”不约而同聚首深圳……越来越多全球顶尖人才汇聚这座“让人圆梦的城市”。

深圳通过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和创新政策,创新构建面向创新高端人才的“引凤筑巢”机制,“引凤筑巢”和“筑巢引凤”相结合,为高端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构建生态,形成了天下英才聚鹏城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全市各类人才超679万、高层次人才2.5万、留学回国人员累计超20万人。

引凤筑巢,“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人才理论与技术研究室主任孙锐认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背景下,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一流人才’量级决定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上限。”孙锐说。

去年11月1日,第七个“深圳人才日”,深圳新一轮人才政策发布实施,明确提出实施顶尖人才汇聚项目,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一事一议”引进全球顶尖人才,提供事业平台、科研经费、团队支持、生活保障等一揽子“政策包”。在今年深圳市委组织部启动的组织工作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中,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实施顶尖科学家全权负责制等”。

深圳正是通过“一事一议”政策精准靶向引进顶尖人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先面向海外遴选引进顶尖科学家,再为科学家“量身定制”事业平台。深圳医学科学院可以说就是为颜宁“量身定制”的事业平台。这所新型科研机构集实体研究、经费资助、教育交流、创新孵化、政策咨询等五大功能于一体,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点任务之一。

近年来,深圳“量身定制”的筑梦平台不胜枚举:先后挂牌成立13家诺贝尔奖(图灵奖)科学家实验室。2019年引进菲尔兹奖获得者埃菲·杰曼诺夫创设深圳国际数学中心,推动南方科技大学数学学科进入“双一流”,杰曼诺夫于2022年9月全职加盟南科大。埃菲·杰曼诺夫说:“深圳对人才和科研有着毫无保留的支持,这些支持正是科学家需要的。”

“一人一策”引进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为其定制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作为干事创业平台。实施杰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对具有成长为大师和战略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提供最高2000万元长期稳定经费支持。引进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在深圳创办深圳科创学院,助力培育“独角兽”企业。

筑巢引凤,擦亮更多“吸金石”

顶尖人才引进不仅要抛“橄榄枝”,更要有“吸金石”。被誉为“中国硅谷”的深圳,紧扣产业发展和功能定位,坚持以产兴才、以才促产,推动产业与人才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深圳出台意见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发展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项目200余个,培育出光峰科技、奥比中光、云天励飞等企业,人才优势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生物医药产业是面向未来最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位于南山区的深圳福沃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抗肿瘤领域靶向药物研发和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企业已经建立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管线组合。公司联合创始人、CEO徐良亮说:“创新药的研发是一个人才密集型的行业,在我们30多个人的团队中,25个是研发人员,博士有7个。”

深圳顶尖人才、高层次人才聚集速度越来越快,源于人才平台的承载力不断增强、人才落脚支点不断抬升。

兴办自己的高水平大学是一条路。深圳高水平设置了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技术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高校,南方科技大学入选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并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深发展。

建设高水平科研院所是另一条路。推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平台布局深圳,加快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和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平台,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系统,依托创新平台吸引和培育顶尖高端人才。

以才引才,激活人才聚集“裂变效应”

今年5月,到深圳已经一年半的颜宁被问到“目前为止你做得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什么”,她的回答是:人才引进。颜宁说:“我有一次开玩笑说,深圳应该给我付巨额广告费。我用了十年的微博,最后全用来给深圳做广告了。学术界还是挺多人知道颜宁这个人,所以我在招聘人才上有一点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就是人才聚集的“滚雪球效应”。以一位人才,带动一个团队,激活“裂变效应”,从“一棵树”到“整片林”,构建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方阵,“人才雪球”越滚越大,人才洼地效应越来越明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