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探索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新模式

近年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开辟就业渠道、活跃劳动力市场、助力数字经济腾飞的同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也客观存在社会保障欠缺、组织程度偏低、维权服务困难等问题。

深圳市总工会探索并实践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新模式,创新发布面向七类人群的“深工守护”综合保障服务项目,覆盖全市职工超过140万名,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约94万人。即日起,深圳晚报推出《聚焦新业态 关爱劳动者》系列报道,深入解读其全周期服务体系取得的成效。敬请垂注。

服务更贴心 职工更安心

据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工守护”项目覆盖快递员、网约送餐员、网约客车司机、网约货车司机、家政服务员、建筑劳务工人、市政环卫工人七类人群,包括“E路守护”“家政守护”“建工守护”“环卫守护”四个子项目,构建起“事前预防+日常关爱+事后保障”全周期服务体系。该项目通过创新风险减量服务、丰富关心关爱举措和定制专属保障方案,全面提升服务群体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深工守护”综合保障服务项目把事前预防放在突出位置,从推进安全宣教、应急培训、风险筛查三方面抓好落实,获得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好评。

深圳市德润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家政阿姨们和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建筑工人便是受益人。

近日,深圳市德润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肖阿姨特地向雇主请了假,前往京基100暖蜂驿站。“听说这里有一场工会组织的免费的乳腺癌筛查,我赶紧来检查一下,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肖阿姨说。当天,将近30名家政阿姨排队接受了筛查。“乳腺癌筛查提升了家政阿姨对于疾病的认知,认识到定期检查的重要性能够更有效地保持身体健康,这项服务真贴心。”深圳市德润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何秀娜说。

炎炎夏日,一场应急能力培训正在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开展。长长的讲桌上摆放着各色安全帽,数十名建筑工人围坐在旁,认真聆听培训讲师授课。一名工人表示,“职工应急能力培训的现场演示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现场的工友们学习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应急救援知识,讲师还使用人体模型为大家剖析急救技术的操作技巧。

绷紧安全弦 守牢健康关

记者了解到,“深工守护”项目的事前预防环节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不放松,守护好劳动者职业健康的关口,努力做到服务前移、主动贴近职工群体。

安全宣教方面,市总工会依托“深i工”服务小程序,创新打造‘深工守护’服务模块,通过服务群体喜闻乐见的模式、场景和内容,吸引他们主动了解职业风险,学习安全知识;应急培训方面,为提高服务群体的自救互救能力,市总工会为三新领域、建筑施工行业和环卫清洁行业重点企业免费开展职工应急能力培训,帮助职工掌握灾害应对、外伤处置、心肺复苏、AED设备使用等急救技能;风险筛查方面,为快递、外卖和网约车从业人员提供“安全义修”“免费配镜”,为家政从业人员、建筑劳务工人和市政环卫工人提供“中医义诊”“大病筛查”“健康体检”等服务。

记者了解到,“深工守护”项目还联合公共安全权威机构开展线上线下应急救护课程培训,完成课程培训并通过技能和理论考核的参训人员可以获得相应证书。

“我们开展了多场普及培训和持证培训,希望能由急救普及逐渐选拔组建一支‘深工队’义工队伍,助力深圳‘黄金四分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深工守护”项目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深工守护”项目开展10场移动筛查车“送检上门”活动,为650名女性基层劳动者免费开展乳腺筛查服务;开展10场专业导师和教具“送课上门”活动,为900余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家政服务员、建筑工人免费提供急救培训课程;依托“深i工”线上服务平台为实名认证的新业态会员提供免费体检名额800余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