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养老护理院在全国首创的“虚拟家庭”项目

“聂姨,您‘女儿’又来看您了!”在深圳市养老护理院,只要听到社工的这句提醒,今年80多岁的聂阿姨一定会急忙望向门外,而与她结对的“儿辈”志愿者卓素芬也笑着走上前,关心询问老人家身体如何。

今年以来,这样的场景在市养老护理院每周都会发生,该院在全国首创的“虚拟家庭”项目,让固定的“儿辈”、“孙辈”和“宠物类”志愿者,以“亲人”的名义长期稳定地陪伴长者,共同为长者搭建起一个温馨的“虚拟家庭”。截至目前,市养老护理院已累计结成了超130个虚拟家庭。

日前,悦年华颐养中心(松岗)养老院的老人们在练毛笔字。

记者在市养老护理院见到聂阿姨时,她正坐在长椅上哼着不知名的曲子,在她身旁陪伴的“儿辈”志愿者卓素芬告诉记者,这是聂姨在表达开心,“她心情好的时候就唱歌!”

而回想起第一次见到聂姨时,卓素芬说,那时候聂姨不愿意和任何人交流,每天都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老人家口齿也不太清楚,跟一般人很难交流。”但卓素芬还是找到了和聂姨相处的最佳方式。

“语言沟通有困难,我就经常为聂姨按摩、整理衣服,用心去观察和了解她的需求,不厌其烦地和她分享我这一周做了哪些事。”卓素芬告诉记者,如此坚持了三四周后,聂姨的性格逐渐外向起来,“现在她还会主动打招呼,见人就乐呵呵的。”说到这时,一旁的聂姨又笑着挥手唱了起来。

“聂姨虽然说不出来,但她的内心很丰富,你能在她身上看到很多生活的智慧和思考。”在过去几个月里的周末,卓素芬都会来到养老护理院陪伴聂姨,“不仅聂姨需要我的陪伴,我也需要聂姨,我们的感情是双向奔赴。”

以“亲人”的名义陪伴长者,志愿者黄世春对“双向奔赴”也感同身受。当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带着一位长者参加手工活动。有趣的是,与黄世春结对的长者同样姓黄,“可能是缘分吧,注定我们就是一家人,”黄世春说道。

记者一提起黄世春,黄叔叔的脸上就扬起止不住的笑容,一直竖起大拇指夸赞黄世春说:“他平时工作忙,还愿意经常抽空来看我,人特别细心、特别好!”

黄世春坦言道,他从一开始做社区义工,到如今成为领队、负责团队统筹工作,“确实越来越忙,但来到市养老护理院、来到黄叔叔身边,他让我沉下心,就像回家看见父母一样,只想陪着他慢慢地说说话。”

而谈及陪伴长者的过程是否会觉得枯燥,黄世春表示,他会从长者的生活习惯入手去拉近彼此距离,“黄叔叔注重养生,我就经常帮他去做身体拉伸、康复,过程中聊聊家常,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

在“虚拟家庭”模式下,市养老护理院根据每位长者的个人情况,遴选出志愿、能力和性格较匹配的“儿辈”志愿者,与长者进行结亲,定期到院开展一对一的长期志愿服务,既让志愿者熟悉长者情况,也让长者信任志愿者,更愿意敞开心怀,让每位志愿者与长者形成长期固定情感联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搜索

深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