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央视报道,随着寒冬来临,羽绒服、羽绒被等羽绒制品市场需求大增,然而部分“假羽绒制品”却在线上、线下肆意泛滥,其中一些甚至可能正被孩子们穿着,令人担忧。
在部分直播间里,一些所谓物美价廉、保暖效果出众的羽绒被,实际上存在严重猫腻。记者调查发现,直播间展示讲解的样品与发到消费者手中的羽绒被完全不同。商家采用“丝”来填充被子以替代“绒”,从外观上几乎难以辨别差异,手感也极为相近,借此控制成本。为防止消费者察觉,他们售卖的被子仅有一格填充羽绒,其余部分皆为“丝”。而那些标明绒子含量的检验检测报告、羽绒充气标等,竟是成批采购而来,一套成本仅1元至2元。
小鱼在江苏南通的调查中还发现,当地部分羽绒被生产厂商用“飞丝”冒充“羽绒”已成“公开的秘密”。“飞丝”是羽绒加工过程中从羽毛上脱落下来的单根短丝,其形态与羽绒相似,消费者极难分辨。填充“飞丝”的成本远低于真正的羽绒,例如一款外观相同的羽绒被,充“90绒”成本需800元,而充“高丝”只需400元。这些不达标的假羽绒被,除了被消费者买回家,还可能流向酒店、民宿等场所。
更令人气愤的是,在江西省九江市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儿童羽绒服的质量也令人揪心。这里的一些羽绒服装企业不仅使用“飞丝”作为填充物,还有所谓的“吊包绒”“手感绒”等,其保暖性能大打折扣。商家所使用的检测报告、吊牌、水洗标、羽绒充气标等都是在辅料店购买的“通版”,谁都可以用。辅料店为了牟利,还主动给客户提供极具欺骗性的“建议”,让伪劣羽绒服在外观及相关标识上尽可能以假乱真。今年,这类冒充羽绒的辅料销售量高达20万套。
有企业甚至既生产合格羽绒服,也生产不合格产品,并将合格羽绒服的检测报告用在不合格产品上,通过“分仓”发货的方式躲避监管。一款填充物为“飞丝”的所谓“羽绒服”,成本价不到40元,却在两个月内销售量高达6万多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规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羽绒制品时,务必选择正规商家和品牌,仔细查看产品的标识、成分等信息,以免上当受骗。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监管,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孩子们能够穿上真正温暖、合格的羽绒制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