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蛋糕放鲜花20多家店被同一人举报,长沙市监回应

近日,长沙多家蛋糕店负责人发现,一名张姓男子在各自的店内现场或外卖购买了鲜花蛋糕后,向市监部门投诉举报蛋糕的食品安全问题,理由均是“蛋糕上点缀了不能吃的东西,违反食品安全法”。截至12月4日,至少有20家店遭遇了同样的情况,且有的商家为了不惹麻烦已经妥协转账给张某。

12月5日,被蛋糕店商家质疑系职业打假人的张某否认自己职业打假人的身份,“我买了东西维护我个人权益。”

店家制作的鲜花蛋糕(来源:潇湘晨报)

长沙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在蛋糕上的配饰物要符合食品相关产品的要求,并且标注不可食用的提醒,尽到商家的提醒义务。对此,商家们表示,“我们接受执法部门的监督处理,不接受职业打假人的恶意投诉。”(据12月6日潇湘晨报)

店家与张某沟通的聊天记录截图

分析一下蛋糕店主们和张某两边的说法,可以理解商家为何觉得张某是“职业打假人”。他多次在不同店铺进行类似购买并提出投诉,且在与商家沟通时表现出明显的利益诉求,这确实容易让人对其动机产生合理怀疑。如果商家认为,这种刻意的、功利性的举报不合理或不公平,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私下妥协,只想息事宁人的话,那么道理就很难辩得清楚,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助长这种行为的蔓延。

一直以来,职业打假人一直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民间对其也看法各异。尤其在食品安全领域,职业打假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打击了假冒伪劣产品,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借打假对商家敲诈勒索的事情也不少见。问题的关键始终在于,究竟如何区分正当维权和恶意索赔。

在以往的案例中,法律的认定也并不一致,有的情况下,当商家的确存在违规行为且无法证明投诉者身份和动机时,执法部门、法院可能会支持打假人的诉求;有的时候,若能明确判断出打假人购买商品并非出于个人消费目的,则其消费者身份可能不会被认可,其索赔诉求也可能不被支持。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不同,需要执法者仔细调查研判,尽量做到既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法律的权威,也要防止法律被利用,成为牟利的工具。

回到这一事件本身,这些商家之所以被投诉,根本原因还是,其做法并非毫无瑕疵。鲜花蛋糕虽然外观精美,但如果没有经过妥善处理,确实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即便商家在制作过程中采取了吸管套住花茎等措施,但仍不能完全排除细菌污染的风险。蛋糕很多时候都是买给孩子吃的,儿童辨别能力有限,如果蛋糕上加了太多不适合于食用的东西,又没有明显的标识,也可能带来误食的风险。这一点,商家应予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是行业的生命线,任何忽视食品安全的做法都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要是真出了大事,恐怕就不是被索赔几百块钱那么简单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新颖独特的食品逐渐成为网红爆款,鲜花蛋糕就是代表之一。这些创新的产品虽然很容易在短期内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但也伴随着潜在的安全隐患。商家为了追求一时的流行趋势,往往忽视了食品卫生安全的细节。此次事件对于商家而言也是一种提醒,一次教训,追求潮流和爆款,也不能放松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在每个细节的处理上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赖,也为自己消除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