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荔枝有的吃就不错了,今年的产量只有去年两成

眼下正是荔枝要大规模上市的时候。漫步在夏叔的荔枝园里,一眼望去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可谓“生机盎然”。

夏叔是广东茂名小有名气的荔农,种植荔枝超过30年,他家的荔枝园面积达300多亩,有白糖罂和桂味两种,属于中等偏上的品种。

不过此时的夏叔却高兴不起来。

正常来说,这个时候的荔枝树应该一片红彤彤,这说明已经在结果了;如果仍是绿色,则说明长的都是叶子而不是花。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还没开花,意味着今年大概不会结果了。

按照目前的成花率,夏叔预计今年的产量可能只有去年的两成,其中白糖罂不到两万斤,桂味更是一点都没有,而去年累计产量达到12万斤。“今年能吃到荔枝就不错了。”

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广东是我国荔枝的主产区,占总产量的六成左右。然而去年的暖冬和今春以来偏多的雨水,导致广东荔枝生长受到了巨大影响。

据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厚彬预计,相比去年,今年全国荔枝将减产45%,广东荔枝减产超过50%。

毫无疑问,荔枝小年已成定局。

小年

每年的2月底3月初,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都会发布当年的荔枝产量预测,但今年直到3月底才完成全部产区的摸底,4月初才得出大概数据。“糟糕的天气让今年的数据太难估算了。”陈厚彬说道。

刚刚过去的4月,是广东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多雨的一个4月。据广东省气候中心消息,4月广东省平均降水量497.7毫米,较常年同期(176.8毫米)偏多1.8倍。

除此之外,冰雹、龙卷风等极端天气频发,也为当地荔枝生产带来极大挑战。夏叔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暴雨恰好撞上荔枝幼果发育期,雨水冲刷掉小果,影响了荔枝的坐果率。

暴雨只是影响荔枝产量一个方面。

荔枝是典型的亚热带作物,种植区域主要在北纬18度至24.5度范围内,中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正好处于这一范围内。而从全球范围来看,除了中国之外,荔枝主要分布在亚洲其他地区,包括越南、泰国、老挝、印度等国家。

某种程度上说,地理分布就代表了种植要求。陈厚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荔枝生长的气候条件十分苛刻,最重要的是必须有冬季低温条件,这样才能开花。“一般而言,在冬季需要有10℃以下的低温180小时以上,这样才能积累足够营养,保证有正常的开花率。”

然而去年冬天恰好是个暖冬,低温期太短,强度也不够。数据显示,去年11月、12月的气温比前十年的平均温度高出0.9℃。之后华南地区又遭遇倒春寒,严重影响了荔枝的成花过程。用夏叔的话说,“该冷的时候不冷,该暖的时候不暖”。

基于成花情况,陈厚彬预测,今年全国荔枝总产量约178万吨,比去年减产45.94%。分品种来看,黑叶、怀枝、桂味、糯米糍、鸡嘴荔等中、晚熟品种减产幅度预计达60%—80%,妃子笑减产幅度最小,在20%以下;分产区来看,广东和广西作为全国第一和第二大产区,预计今年荔枝分别减产51.22%和59.43%。只有云南、四川的情况稍好一些,但其增量远远弥补不了主产区的掉量。

涨价

当生产端的影响反馈到市场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荔枝变贵了”。

5月10日,“荔枝卖到70元一斤”登上了热搜。网友感慨,今年的荔枝自由没了。中国新闻周刊走访发现,尽管70元/斤的荔枝是极个别现象,但2024年的鲜荔枝的确变贵了。

首先是上游产地,价格正在翻番地涨。一亩田大数据显示,广东茂名的妃子笑最近7天的平均产地价为4.52元/斤。要知道,2023年妃子笑在大批量上市后,终端售价一度也可以达到4.5元/斤左右。

这还是相对中低端的妃子笑,如果是中高端品种的话,价格则要更贵。以夏叔果园中的白糖罂为例,往年早熟果的价格在20来块钱一斤,今年能卖到40块钱一斤,而且不包邮。

而当荔枝经过采摘、包装、冷藏、运输等一系列环节抵达零售终端时,价格迎来进一步的上涨。中国新闻周刊随机走访了北京市场的永辉、物美、盒马等多家线下商超,目前已上市的妃子笑每斤售价从20元到30元不等。

此外,价格也要看产区和品种。叮咚买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以早熟品种妃子笑为代表的海南产区,产量和价格相较去年没有太大的变化,变化较大的是广东产区的晚熟品种。

不过在夏叔看来,荔枝成本的大头,从来都不是荔枝本身,而是运输。

荔枝是最难贮运保鲜的果品之一。荔枝呼吸强度大、表皮易失水易褐变的特性,导致采摘后新鲜程度与风味会迅速下降。因此,荔枝保鲜的要素有三个:温度、湿度和速度。

此前有媒体估算过,摆在北方水果货架上的荔枝,运输成本能达到售价的1/5。“由于全程都需要走冷链,荔枝的运费很高,动不动就过百元。”夏叔说道。

随着减产已经注定,果农的损失会有多大?

对于这一点,夏叔不愿多谈。“干这行都30年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今年还不是最惨的一年。”他回忆起2002年,当年是荔枝大年,好多荔枝都烂在地里,即便是采摘下来的荔枝,价格降到1块钱都卖不出去,“那时候别提多惨了”。

敬畏

抛开恶劣天气不谈,今年的产量下滑也和荔枝“大小年”现象有关。

“大小年”是指一些农作物,尤其是果树,一年多产(称大年)一年少产(称小年)的现象。很多果树通过品种的选育和更新,大小年现象已经不太明显了。但在荔枝上,大小年之间产量的波动至少在30%以上,因此荔枝有着非常明显的大小年现象。

2023年,我国荔枝产量达309.7万吨,创历史新高。“去年荔枝增产导致采收期延长,加上去年冬季日照时间偏少,气温波动较大导致荔枝树成花不理想。”陈厚彬指出。

去年是大年,再叠加上极端天气的影响,今年荔枝减产实属正常,但这不代表完全没有办法人工干预。

陈厚彬提到一个细节,在今年1月召开的一场广东荔枝行业座谈会上,对于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的减产问题,相当一部分地区的代表觉得不需要担心,“这既是对灾害的预见性不足,也是对荔枝管理的轻视,导致问题出现后来不及采取措施”。

诚然,得益于近年来荔枝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广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大小年”之困,比如2020年是中大年(135.09万吨),2021年是大年(146万吨),2022年是中大年(127万吨),而去年是荔枝超大年,产量上下波动都在30%以内。

夏叔对于这一点也深有感触。“这些年不少人盲目乐观,颇有一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自信,但其实我们都忘了,更多是老天爷赏饭吃。”事实上,作为拥有30年种植经验的果农,夏叔也拿今年的局面没有办法。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风土植物,荔枝有超过2000年文字记载的种植历史。

唐诗宋词里都有不少的名篇名句,如唐代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宋代苏轼《惠州一绝·食荔枝》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而这些诗词距今已经有数百甚至上千年。

在陈厚彬看来,“和上千年的荔枝相比,我们都太年轻,认知还不够。未来就荔枝的管理来讲,可能每一年都要当做‘小年’来对待”。

作者:余源

编辑:陈燕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搜索

20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