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午,济南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中专场召开。会上,市中区委常委、副区长栾长征提到,聚焦“产业回归、工业回城”,市中区将以载体支撑构筑产业高地,打造济南都市工业承载区。
栾长征表示,空间载体是发展都市工业的核心要素,其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直接关系到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效率。市中区作为济南中心城区,要实现“产业回归、工业回城”,最关键的就是要有充足的空间载体作支撑。为此,市中区以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有机更新为抓手,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加快拓展和优化都市工业的载体空间。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在中心城区的西部片区布局打造济南都市工业承载区,建设一批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产业园区。目前整个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而且正积极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
从基础优势看,市中有底气、有优势
首先,是区位交通便利。整个区域主要位于党家和陡沟两个街道辖区内,周边二环南和二环西快速路、国道104等交通路网发达,距济南高铁西站20分钟车程,距济南国际机场40分钟车程。
其次,是工业基础完善。区域内原有的中国重汽生产制造基地,为打造以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以山东电力设备和西门子能源为主体的电力装备产业引领作用凸显,有利于进一步汇聚上下游产业生态,为能源互联网等产业形成集聚提供了坚实保障。
第三,是人才资源丰富。片区位于京沪创新走廊与齐鲁科创走廊的交汇点,西接长清大学城、齐鲁创新谷,东接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济南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驻济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这一区域发展都市工业,更加有利于以才兴产、以产聚才。
还有就是,市中区现代金融、数字经济、文化商贸等产业基础雄厚,可以为都市工业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中央活力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高端住宅、教育医疗以及绿色生态等资源可以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配套支撑。这些都为都市工业承载区构筑了良好的基础优势和资源优势。
从发展模式看,市中有特色、有活力
主要体现在“机制活、路径清、效能高”三个方面。机制活,就是要在全市率先推动M9新型产业用地政策落地,并按照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建设一批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融合、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按照规划,整个区域总用地面积约1.5万亩,总建设体量超过1000万平方米。其中,工业及仓储物流用地约7000亩。目前,中博领创时代、济中智立方等产业园区已先期建成,正加快实施重汽西片区、马家庄片区等产业用地的征迁工作。
路径清,就是要在片区内构建“一主三副”的园区组团。“一主”是以济南中央活力区、郑庄组团、陡沟组团为核心,“三副”包括西门子能源、山东电力设备和电力战新产业园三处特色产业园区。产业方向主要聚焦在人工智能、新能源装备、空天信息等主导产业和高端软件、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产业。
效能高,济南都市工业承载区将实施更加高效的扁平化管理,一切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人才支撑为动力,全力打造一个生态集聚、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济南都市工业样板区。
从未来发展看,市中有信心、有期待
会上提到,市中区要坚持生态、载体、场景、基金“四轮驱动”,打造系统、高效、创新、协同的产业支撑体系。市中按照“三年起势、五年成形、十年建成”的预定目标,预计到2035年,整个片区将新增产值1300亿元,实现税收65亿元。目前,园区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向前推进,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道路方面,山水路、魏家路、东西三号路等已建成通车,党东路、南一路等道路正加快施工,东西三号路与党杨路连接路段、二环西南延等项目已列入市级重点项目,市政、交通配套逐渐完善,“四纵四横”主干路网、“十三纵七横”支路路网已基本成型。电力方面,110kV东风输变电工程已竣工投产。未来还将利用党家变电站以及规划中的丘山变电站为片区发展提供更多更稳的电力保障。
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引进落地育英教育集团、南上山教育集团等全市知名教育资源,有效满足适龄儿童就近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一山两河三园”生态景观体系初具规模,进一步丰富了区域休闲生活空间。高端居住载体加快供给,中海寰宇时代、市中国岳城等高端住宅项目相继建成入住,累计建成面积47.5万平方米,区域人居品质显著提升。
项目招引更具优势。市中充分发挥各类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产业引导基金,并与头部科创基金管理机构深度合作,助力科技创新型企业落地发展。目前,瞪羚基金、未来先导基金已完成组建;同时,年内还将组建交银AIC、产发青溪、君度盛和等6支基金,另有3支基金待立项推进,基金储备总规模达85.5亿元。以此为带动,一批战新产业及园区项目正加快形成集聚。比如,已与中建国际等企业深度对接,共同推动战新产业园等项目;按照“头部企业+生态共建”模式,正与独角兽企业万帮能源在数字能源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打造新能源产业园区;聚焦航空航天产业链条的关键研发创新环节,正加快布局风洞群、高空台等试验设施和中试基地等关键技术服务平台,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关键痛点,集聚孵化相关科技企业。
截至目前,整个片区已储备航空航天、低空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项目30余个,年底前落地入驻16家以上。坚信伴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有形化布局,都市工业承载区必将成为推动济南“工业强市”的强劲增长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