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两座标志性商场——平安金融中心商场PAMALL和iN城市广场全新面貌亮相

在商业地产迈入“存量时代”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调改升级挖掘存量价值,成为行业重要课题。今年上半年,深圳两座标志性商场——平安金融中心商场(现更名PAMALL)和iN城市广场以全新面貌亮相,为商业地产存量改造提供了创新样本。

今年3月,深圳发布商业网点规划(2025—2035),将福田中心商圈规划为“重点建设的世界级商圈”之一,指出要积极培育新业态、打造深圳中心区娱乐、文化、商业新生态,推动商业休闲消费方式迭代升级,形成与商务中心相匹配的高端商业集聚区。

位于深圳福田CBD核心商圈的PAMALL和承载深圳人青春记忆的iN城市广场,通过精准定位与差异化运营,在转型升级中重新焕发活力。前者定位“精英风尚地标”,后者打造“年轻力生态场域”,两者均通过系统性改造实现了资产价值提升。

PAMALL在华润万象生活承接运营管理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品牌矩阵方面,引入Polo Ralph Lauren、Aesop、Maison Margiela等国际一二线精致轻奢运动品牌,累计调整品牌129家,首店率达60%。硬件改造上,打通内部中庭天花形成通透穹顶,升级建筑外立面及外围广场,使动线布局更加合理。

iN城市广场则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与周边成熟商业体形成差异化竞争,该项目主打“根植于社区,服务于社区”的理念,规划品牌225个,已签约202个,其中餐饮92个、零售75个、娱乐配套35个。

项目最大亮点是拥有超3万平方米的户外广场,通过阶梯式绿化、休憩装置打造深圳首个室内外无缝切换的休闲空间,并以广深特色小吃为核心,复刻市井烟火气的“湾区粮仓”美食聚合,构建了“运动+社交+消费”的新型业态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商业存量项目的调改,是对既有商业空间进行系统性升级改造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项目现状、运营逻辑等多重因素。同时,要以影响招商的关键因素、消费者可触达部分等层面优先考量,在转型思路、品牌引入和改造预算等方面作出有效取舍。当前商业发展逻辑已从过去单纯“创新引领市场”转变为“更贴合消费者需求”,需要为消费者提供大于物质价值的情绪价值,在业态组合层面增强消费体验。

商业地产存量改造时代已经到来,深圳两座商业地标的创新实践表明,唯有精准把握消费趋势,深度洞察消费者需求,通过差异化定位和系统性改造,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破局,为城市商业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