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400万,约占就业人口的三分之一

从12月10日举行的2023年技能人才工作总结大会上获悉,2023年,深圳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方面全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硕果。目前深圳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400万,约占就业人口的三分之一,为全市人才规模总量的三分之二,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提升至36.7%,成为支撑深圳市技术进步、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忠良介绍,2023年,深圳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成绩喜人。深圳选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4金2银3铜8优胜奖,奖牌总数较上届增加70%;在广东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集中赛,深圳选手获得18金8银5铜5优胜,金牌榜、奖牌榜均列集中赛全省第一。近3年,深圳市1人获中华技能大奖,103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5人获南粤技术能手称号,191人获全省技术能手称号,662人获深圳市技术能手称号。

深圳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加大技能培训供给力度,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1+N”政策体系,广泛开展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今年以来,累计超12万人次享受到补贴性培训。依托深圳市人力资源生态服务平台设立“技能提升与评价”专区,制定技能学分认证、积累、转换标准,强化培训、评价与就业联动。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和“四新经济”领域,面向高技能人才重点开展项目制公益培训,今年以来,发放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超1200万元,惠及劳动者超5000人次。建立“产教评”融合发展的产业技能生态链,通过“龙头企业出标准、出岗位、出师傅,院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政府出政策、出资金、出管理”,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育,目前已有腾讯、比亚迪、欣旺达、大族激光等14家龙头企业入选首批“产教评”链主单位名录。

深圳优化全市“1+11+N”培训载体布局,累计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家,省级产业就业培训基地2家,今年新增认定59市级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载体。以深度产教融合为牵引,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印发实施《深圳市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全市技工院校发展布局持续优化,深圳技师学院已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鹏城技师学院被确认为省级高水平技师学院,技工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以上。产教融合不断深化,全市11所技工院校与1091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4家。学校在企业设立321家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共管的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共13家。

深圳以多元化市场化改革为方向,畅通技能人才成才通道。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已备案评价主体249家,全年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1.6万余本,评价总量和发证量居全省前列。在中广核、裕同科技开展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工作,在工程技术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探索职称评审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融合评定。引入德国莱茵先进制造、香港家政养老社会服务等高水平职业资格证书评价标准。探索建立境外证书“白名单”制度,探索国际证书本地化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国际认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在全社会倡导‘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职业导向,在培训补贴、人才引进、服务保障等公共政策中,建立按照技能等级分配公共资源的正向激励机制,落实技能领军人才奖励补贴等优惠待遇。积极推荐深圳市技能人才参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政府津贴等评选活动,持续办好“工匠活动周”等宣传活动,使全社会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