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旅游平台、旅行社纷纷上新研学游产品,经济日报:别让研学游成了“到此一游”

暑期到来,各大旅游平台、旅行社纷纷上新研学游产品。从博物馆发现之旅到自然探索活动,从走进国内高校到参加海外游学,研学游热度持续攀升,相关产品预订火爆。

研学游,又称研学旅行,是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目的地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研学游集合了旅游属性与教育功能,其中“游”是载体,“研”和“学”是核心,归根结底是要寓教于“游”,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让孩子们在享受旅行时光的同时获得学习体验,既培养实践能力,又激发探索欲望,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面对近年来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研学游经营主体加速增长。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研学企业30000多家,研学市场规模达1469亿元。然而,市场火爆的同时,部分经营者资质不全、价格不透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实际服务与广告承诺不符等乱象随之产生。一些家长吐槽称,“只游不学”“研学游变成了到此一游”。

早在2016年12月份,原国家旅游局就发布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服务提供方、人员配置、研学旅行产品、服务项目以及安全管理等几大类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样在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11部门也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主要是面向教育行业,例如规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而《规范》主要是面向旅游行业,例如规定活动主办方为有明确研学旅行主题和教育目的的研学旅行活动组织方,而并不局限于教育部门和学校。目前的研学游市场可以清晰地分成两部分,一是由学校主导的公益性活动,二是由其他社会机构组织的盈利性活动。相比通常流程完备的学校公益性活动,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盈利性研学游活动虽然市场发展更迅猛,但各种问题也更加凸显。

推动研学游走深走实,广大中小学校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研学内容与学校教育目标相契合,无论是合理规划研学活动,还是严格遴选合作机构,都是必要的。同时也要看到,面对研学游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学校不可能包办一切。研学游涉及文旅、教育等多个领域,无论在规则完善还是在监管发力上,都需要多方联动、统筹协作,并明确责任和边界。

研学游市场中出现的种种乱象,既包含国内旅游市场上的通病,也有其特殊之处。虽然研学游行业此前已有相关规范和意见,但时隔多年,行业规模今非昔比,而且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这也意味着行业规范需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优化完善,与时俱进,补上规则短板。只有规范发展,研学游才能持续火热下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