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沙头角:“四大文化”助力基层治理,聚焦盐田沙头角街道

以“四大文化”品牌建设

丰富居民生活,拉近邻里距离

紧密群众联系,凝聚群体力量

从而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四大文化”具体是什么?

独有“品牌”如何打造?

文化建设与基层治理怎样结合?

与小盐一同,来看看这背后的故事

“这个舞台空间大,活动氛围也很好。”在盐田区沙头角街道“邻剧场”表演的刘大叔说,参加文化活动演出已成为当地退休居民日常生活的新时尚。

鱼灯舞体验班、红色歌曲表演、传统剧目演出……“邻剧场”是沙头角街道于2022年9月为辖区居民打造的文化活动场所,旨在拉近邻里距离、增进邻里感情,让居民充分感受“邻里文化”的魅力。

因“日出沙头、月悬海角”得名的沙头角,地处深港交界地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沙头角街道立足街区实际,深挖文化内涵,提炼总结“忠、仁、善、智”四条主线,精心打造以“忠”为代表的民兵连“红色文化”、以“仁”为代表的鱼灯舞“非遗文化”、以“善”为代表的“邻里文化”和以“智”为代表的“国学文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一股新力量。

邻里守望相助

沙头角街道紧邻中英街,与香港新界接壤。20世纪80年代,深港两地商业往来频繁,沙头角也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火”了一把。两地商人、内地“深漂”纷纷寻着热闹而来,迅速融入本地变成“老街坊”。

在40多年的沉淀中,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在沙头角酿出浓厚的“邻里”乡情文化,沙头角街道持续发扬将“外来人”变“自家人”的乡情传统,以文化活动为媒介连接街坊四邻,大力建设“左邻右里·守望相助”的民生幸福街区,推动“邻里文化”在新时代书写新的暖心故事。

以暖心服务构筑“邻里文化”。推行“党建网格、街社联动”基层治理机制,街道社区干部深入网格听民意、干实事,推动更多资源向网格聚拢;建成四级养老服务网络,针对失能失智独居老人实施“一碗暖汤”项目,实施“脑友记”“老友聚吧”“夕阳下的向日葵”“银龄学社”等“一社区一品牌”慰老助老服务项目。

以优质供给丰富“邻里文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邻剧场”等阵地,举办沙头角鱼灯舞图片展、鱼灯舞体验班等活动;精心打造“左邻右里”音乐会文化服务品牌,通过举办音乐会和赏析会演绎红色歌曲、传统经典剧目,截至目前,共举办音乐会120余场,受益群众达25000人次。

以志愿精神涵养“邻里文化”。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倡导“来了就是深圳人”“邻里间的点滴关爱也是志愿服务”等理念,建立邻里互助志愿者驿站,选育优秀志愿者作为带头人,广泛动员招募志愿者,组建特色志愿服务团队十余支;通过社区基金会爱心互助平台,将社区企业和商户、社会组织、居民联合起来,实现居民互助。目前,沙头角街道注册义工近5700名,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次。

勾勒红色印记

红色文化,在沙头角根基深厚。成立于1951年的沙头角民兵连,70多年来秉承忠诚、勇敢、正直的红色基因,经受住各个阶段的考验,被誉为祖国“南大门”上“永不褪色的红色堡垒”。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批特务分子企图沿东南沿海、香港等地边境线渗透到内地,地处深圳和香港交界地带的沙头角地区成为对敌斗争的前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