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大力深化项目建设 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专场。记者获悉,2026年,“聊热入济”南、北两线建成达产后,济南市将增加约1亿平方米的供热能力,可基本替代城区及沿线区域的燃煤热源。
新能源建设迈上新台阶。2023年,济南市新能源装机增加102万千瓦,累计达403.7万千瓦,较2022年增长33.8%。新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比重为34.4%,较2022年提高6.4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量67.98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比重为17.2%,较2022年提高3.1个百分点,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外热入济”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用能结构调整、助力大气质量改善,围绕建设全市供热一张网,济南市发展改革委积极推进“石热入济”长距离、跨区域供热项目。项目于2023年1月底开工,历经217天连续建设,共新建、改建管网总长度约80公里,于2023年10月24日实现全线贯通、全网注水,将泰安肥城市的热电余热,穿越平阴县、长清区、市中区输送至济南市主城区,为济南市西部城区新增超过400万平方米高效热源,预计2024—2025年采暖季,该项目供热面积将达到3900万平方米。作为济市圈供热一体化的首个项目,“石热入济”在补齐济南市热源缺口、增强供热保障同时,催动淘汰低效热源、优化能源结构,更好地统筹了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
支撑性电源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强化全市电力保障,济南市发展改革委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机遇期,2023年相继开工建设了济南热电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煤电机组项目、章丘华电2×9F重型燃机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全市电力保障和电网调峰能力。
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取得新成效。近年来,电网企业共投入85.9亿元,投产望岳等大中型电网基建项目55项,新建变电站34座,新增变电容量607.4万千伏安。随着项目连续落地、承载持续扩容,全市最大用电负荷突破千万千瓦,达到1038.6万千瓦,起步区核心区、临空经济区、国际医学中心等重点发展区域,也相继实现变电站“零的突破”。陇东-山东特高压、齐河站送出至济南等重点工程全面开工,不断增强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韧性。
2024年,全市能源工作将深入践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双碳”战略,落实全市“项目深化年”工作部署,更好统筹能源发展和安全,统筹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积极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加快推进济阳区34.5万千瓦集中式风电、钢城区辛庄农光储一体化项目、莱芜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天桥区鹊山储能电站、市中区党家储能电站等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力争至2024年底新能源装机突破480万千瓦,新型储能装机达到60万千瓦,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
持续推进外热入济项目建设。在巩固提升“石热入济”项目建设成效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聊热入济”项目。经前期论证,“聊热入济”分南、北两线实施,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当前南线工程已开工建设,北线工程已完成立项、正在办理相关建设手续,省、市两级专班正在积极调度、加快推进,计划今年年底启动。2026年,南、北两线建成达产后,济南市将增加约1亿平方米的供热能力,可基本替代城区及沿线区域的燃煤热源。
加快推进煤电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济南热电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煤电机组项目、国家能源2×9H重型燃机、济阳5万千瓦背压机组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尽早建成投产。扎实做好现有30万千瓦以上大型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有序关停落后小煤电机组,助力大气污染防治。
加快构建智慧融合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坚持试点先行,强化能源领域技术创新,扎实推进平阴县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全市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聚焦起步区,分阶段实施立体化能源建设方案,实现清洁能源充分利用,打造分布式智能电网,构建灵活互动多元负责体系,布局安全高效新型储能体系,探索区域碳排放观测体系,应用协同智能数字系统,逐步将起步区打造为国际领先的黄河流域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qq.com 或拨打客服电话:13043476030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